【太原防雷】避雷针是怎么来的?
避雷针,又名防雷针、接闪杆,是用来保护建筑物、高大树木等避免雷击的装置。在被保护物顶端安装一根接闪器,用符合规格导线与埋在地下的泄流地网连接起来。今天在雷阵雨的时候,孩子有没有问你避雷针是怎么来的呢?世界最早的避雷针是什么样子?这要从下面的故事讲起了。 在18世纪以前,人类对于雷电还很不了解,那些信奉上帝的人,把雷电引起的灾难看作是上帝的惩罚。但一些富有科学精神的人,已经开始探索雷电的秘密了。
1749年,波尔多科学院悬赏征求这样一个问题的答案:“在电和雷之间有什么相似之处?”一个医生在论文中宣称电跟雷是一回事,他的论文还因此获奖。
然而,美国的富兰克林是真正以科学实验在寻求答案的人。富兰克林自幼勤奋好学,无奈家境太苦,只上了两年公立小学和一年私立小学之后便停学了。富兰克林17岁时离开波士顿,先后在纽约、费城等地流浪,后来又到了英国,不久又返回北美。
1746年, 40岁的富兰克林开始全力投入电学研究。1749年,他进行了一些新的电学实验。在一次实验中,为了增大电容量,他把几个莱顿瓶连接在一起。当时,他的妻子丽达正在一旁观看他的实验。她无意中碰到了莱顿瓶上的金属杆,只见一团电火花一冒,并随之传出一声怪响,丽达受到了电击,应声倒地。幸好当时的电容量不大,丽达躺了一个星期后慢慢好转。
这次使丽达受伤的电击实验给富兰克林很大启示。他联想到人们对雷电的两种不同的观念,决定从理论上探讨雷电的实质。富兰克林通过实验证明正负电荷在短路时发生的火花、响声和打雷时的非常相似,他确信:雷电就是自然界的电。富兰克林弄清了雷电的性质之后,就开始研究控制雷电、避免雷击的办法。当时,荷兰莱顿大学一位叫马森布洛克的教授做过一个试验:在一个玻璃瓶里装上水,用来储存摩擦起电产生的电荷。富兰克林认为,既然莱顿瓶里的电可以引进引出,自然界的电也应该能通过导线从天上引下来。
那么,怎样才能把雷电从天上引下来呢?细心的富兰克林观察到,闪电和电火花都是瞬时发生的,而且光和声都集中在物体的尖端。他由此想到,如果将带尖的金属杆装在屋顶上,再用电线把金属杆和地面相连,不就可以把空中的电引到地下来吗?
1752年6月,富兰克林冒着生命危险,进行了著名的费城风筝试验。这一天,狂风漫卷,阴云密布,一场暴风雨就要来临了。富兰克林和他的儿子威廉一起,带着上面装有一个金属杆的风筝来到一个空旷地带。富兰克林高举起风筝,他的儿子则拉着风筝线飞跑。风筝很快就飞上高空,刹那,雷电交加,大雨倾盆。富兰克林和他的儿子一道拉着风筝线躲进一个建筑物内。此时,刚好一道闪电从风筝上空掠过,富兰克林的手上立即掠过一种恐怖的麻木感,他意识到自己已经被雷电击中了。随即 用一串铜钥匙与风筝线接触,钥匙上立即放射出一串电火花。随后,他又将 风筝线上的电引入莱顿瓶中。在进行风筝实验后的当年,富兰克林就发明了避雷针。在建筑物的最高处立上一根2米至3米高的金属杆,用金属线使它和地面相连接,等到雷雨天气,雷电便会沿着金属线流向地下,而建筑物就不会遭雷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