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华云防雷科技        咨询电话0351—4648999
华云防雷科技(山西)有限公司
联系我们
新闻动态
雷电形成与防雷机理
来源: | 作者:pmo663da6 | 发布时间: 2163天前 | 3550 次浏览 | 分享到:
摘要 本文对雷电的形成及防雷机理进行论述,分析富兰克林避雷针存在的问题,并对防雷技术和“消雷”技术的探讨中,提出从古人的自然消雷系统及地磁场、空间电场及大气空间场去研究和完善防雷技术。山西诺亚
关键词 雷云、引雷、消雷、探讨

概述

雷电这一自然现象,瞬变万千。古人以阴阳平衡之理论来认识这一自然现象,其理论与之千年的实践,与现代实证性科学相比,有着相当的科学内涵。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雷电这一自然现象有了新的认识,其理论和防雷实践都在不断的完善。自从240年前富兰克林避雷针问世,其顺应雷云放电规律,创造优先放电条件,使防雷实用技术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在几百年的应用中,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富兰克林避雷针在实际应用中,因其自身仍存在不完善和难以解决的诸多问题。针对其存在的问题,国内外的防雷专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研制诸多种防雷装置去完善富兰克林避雷针的不足,就其实用性和可靠性,仍需在今后的实践中去完善。因此国内外部分防雷专家从“消雷”这一课题入手去研究防雷技术,并进行了一定的工程实验,取得大量的技术数据,也为该项技术的研究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但至今其仍是一种研究中的技术,仍有待在今后工作中从理论和实践中去研究和探索,以创新和发展防雷技术。山西防雷公司
1. 雷电形成
在讨论雷电形成之前,首先讨论雷云的产生。当太阳把地面晒得很热时,地面水份部分转化为蒸汽,同时地面空气受热变轻而上升,上升汽流中的水蒸汽在上空遇冷凝成小水滴。此外,当水平移动的冷暖气流相遇时,冷气团下降,暖气团上升,水汽在高空中凝成水滴,形成宽度达几公里的锋面积云。这种积云易形成较大范围的雷害,当云中悬浮的水滴很多时便成为乌云。乌云的起电机理有三种理论,各能解释一定的现象。其三种理论分别为,水滴破裂效应,水滴冻冰效应,吸收电荷效应。笔者认为前两种解释有其一定的局限性,而从火花放电发展机理去解释,乌云起电机理采用吸收电荷效应理论来阐述更容易理解。由于宇宙射线或地面大气层的放射使气体分子游离,在大气中存在着两种离子,由于大气空间场的作用,使云层上部积聚正电荷,下部积聚负电荷,在空间场的作用下云层分离从而带电。
雷云中电荷的分布是不均匀的,而是形成许多堆积中心。因而不论是在云中或是在云对地之间,电场强度是不一致的,当云中电荷密集处的电场强度达到25-30kv/cm时,就会由云向地开始先导放电(对于高层建筑,雷电先导可由地面向上发出,称为上行雷),当先导通道的顶端接近地面时,可诱发迎面先导(通常起自地面的突出部分),当先导与迎面先导会合时,即形成了从云到地面的强烈电离通道,这时即出现极大的电流,这就是雷电的主放电阶段,此时雷呜和电闪都伴随着出现。主放电存在的时间极短,约50-100/us,主放电过程是逆着先导通道发展的,速度约为光速的1/21~1/2,主放电的电流可达数十万安,是全部雷电电流中最主要部分。主放电到达云端时就结束了,然后云中的残余电荷经过主放电通道流下来称为余光阶段,由于云中电阻较大,余光阶段对应的电流不大(约数百安),持续时间却较长(0.03-0.15s)。由于云中可能同时存在几个电荷中心,所以第一个电荷中心的上述放电完成之后,可能引起第二个、第三个中心向第一通道放电。因此雷电往往是多重性的,每次放电相隔600us-800us,放电的数目平均为2-3次。

办公电话:0351—4648999


24小时热线:13100006890


网址:http://www.8cma.com


地址:太原市迎泽区庙前街庙前小区32幢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