郄秀书:目前还没有存储雷电能量的设想,这主要是因为一次雷电的能量并不大。
雷电是一种瞬时放电过程,其瞬时功率非常强,峰值功率可达10亿千瓦,峰值电流可达几十万安培,但这种高功率的持续时间仅在微秒量级,一次闪电能量约为10⁹焦耳,差不多可供30个100瓦的灯泡照明100小时。
因此闪电虽然有强大的瞬时功率,可以造成巨大的破坏力,但能量很小,存储下来的利用价值微不足道,或者说性价比不高。
《中国科学报》:人工引雷能引起雨量增加或者减少冰雹灾害吗?
郄秀书:有研究认为人工引雷发生后,通道附近会出现降水倾泻的现象,成功进行人工引雷试验的雷暴也有冰雹减少的现象,但是目前这种现象的资料太少,不具有统计意义。
人工引雷和人工降雨增加降水、人工消雹减少冰雹的原理不同。
人工降雨和人工消雹技术是通过飞机、火箭、大炮等向云中播撒碘化银等催化剂,改变云微物理过程,实现提前或延缓降水、增加或减少降水及消减冰雹的目的。
人工引雷后降雨的增加可能是由于雷电导致带电的雨滴等所受电场力骤降,短时间内的降水强度突然增加,其影响的时间和空间范围有限。
《中国科学报》:人工引雷能否“引”出或者捕捉、控制球状闪电?
蒋如斌:至今,尚无任何证据表明人工引雷曾“引”出过球状闪电。球状闪电的发生比较罕见,因此对球状闪电的有效观测结果还很少。
目前,学术界对球状闪电发生机理的认识还存在很大争议。
《中国科学报》:我们对雷电的认识还有哪些亟待探索的问题?
郄秀书:实际上关于闪电,人类还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决。
比如:闪电如何在云内始发?闪电通道如何发展传输?雷电电荷如何传输?闪电放电过程中的能量如何分配?闪电发生时的云内电场有多强?闪电是否可以产生高能X射线和伽马射线?
甚至还有一些基本问题。
比如:为什么有些闪电仅发生在云内,有些会打到地上?不同闪电的强度、发展特征等为何不同?看似有很大随机性的闪电到底有哪些共性规律和不同?哪些地方更易遭受雷击?这些问题都亟待探索。
《中国科学报》 (2021-08-12 第4版 综合)